传统“八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安防中心企业文化——“三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些年,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尤其是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都表达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决心。我们认为,对于修身做人而言,中国传统的“八德”和现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是一致的。

为什么要讲“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内涵十分丰富。国家无德难以兴旺,个人无德难以立身。那么由大而小、从整体到个体的许多方面,包括了诸如“企无德不盛”、“家无德不旺”等许多意涵,就是警醒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无“德”、不可失“德”。如果天下“失德无道”,那就意味着价值观混乱,是非观扭曲,德行的好坏失去标准,人们纷纷跨越是非界限,人性失去底线,各种“缺德”现象就会频频发生。比如官德、师德、医德、商德等等,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越过底线,向着“缺德”的深渊迅跑,很多社会乱象触目惊心。在这中特殊的历史时段,我们锡市安防中心提出并坚持独树一帜的人性化育人机制以及所做的崇德向善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向一些“失德无道”的社会乱象旗帜鲜明的挑战,大声疾呼传统道德与人性的回归,进而树立起我们锡市安防独特鲜明的道德建设标杆。

那么,从字面和意涵上,怎样理解“八德”呢?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孝敬是有感恩之心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所以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相互尊重。

忠:是忠心,忠义,坚定心中的大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行事秉承的矢志不移的原则,是人在艰难困苦下赖以坚持的精神支柱。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信的基础是诚,不虚伪,不造作。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见到人要有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有礼,见到父母要有礼,见到客人要有礼。不但表面上要有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br>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耻”也是自尊自重。“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用语改过。前些年中央文明办提出过“八荣八耻”,也明确提出了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从“八德”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们虽然有一定的并列关系,但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孝、悌、忠、信为第一个层面,即正心诚意的内在修为;礼、义、廉、耻为第二个层面,是个人修为的外化,是修身的体现。二者紧密相联,是递进的关系。如果细致探究,在“八德”之中,“孝”与“悌”、“忠”与“信”、“礼”与“义”、“廉”与“耻”意义相邻相近,可分别组成一组概念,而且它们同样层层递进,有内在的关联。“八德”实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孝悌:子孝于父,弟敬于长,是做人的第一要义。孔子说:“立爱自亲始”,这句话十分重要,中国传统伦理大厦也由此筑牢了根基。人是要“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这样家庭、社会才能和睦,人心才能和顺。培养爱、敬之心,就要从孝悌着手。<br>

   忠信:《弟子规》第一句话就是“首孝悌,次谨信”。“谨信”与“忠信”意思相同。如果说“孝悌”是讲做人,“忠信”则是讲做事;如果说“孝悌”讲情感,“忠信”则是讲理性。“忠”是无私,尽心竭力;“信”是诚实,真心诚意。

礼义: 我们讲修身,是为了适应社会,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做一个“社会的人”。为此,人应该把自己放在社会中,遵守社会规范。古人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这里的“礼义”,指礼的内涵。在“八德”中,礼与义是分别说的,礼是指具体的仪式或规则,义则是与之相适应的、适宜的做法,人们按照该做的去做就是“义”。

   廉耻:所谓“廉耻”,即廉操与知耻。人修礼义,才有廉耻可言;对于国家治理,“廉耻”二字十分重要。从字的本义讲,“廉”指堂屋的侧边、棱角。比喻正直、刚直,廉洁、廉正、廉明,有节操、不苟取,指品行端方而有气节的人。“耻”则耻辱、可耻,指内心里的羞愧感、羞辱感。明礼义,知廉耻,才有行为界限,从而循礼而动,否则就是不廉,就是耻辱。

人都具有两重属性。人是“自然的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人又是“社会的人”,拥有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处理自己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怎样处理“我想怎样”与“我该怎样”之间的矛盾,就成了为人、谋事的关键,这正是“人欲”与“天理”的关系。儒家教人明理,从“发乎情,止乎礼”开始,要人克己守礼,遵从社会原则。

不同历史时期会有重点不同的道德要求,有的时候,人们也思考在“旧道德”的基础上建构“新道德”,但万变不离其宗,“八德”所深深蕴涵的道德之魂永远不能离弃。进入新时期以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从全新的角度进行道德建设,提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不同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与当今人际关系相协调、与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伦理、新道德。这是继承前人道德智慧,推陈出新发展道德,在修养方式和道德追求上,与传统“八德”血脉相连的直接体现。修好“八德”,提升个人素养,就能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进行道德建设,需要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适应,需要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相一致。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厚文化土壤,“八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历代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应该把“八德”牢记在心,领会其内涵,坚定道德信仰,更好的铸牢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而在问题丛生、道德沦陷、价值观迷失的社会乱象中,重新寻回道德信仰的支撑。

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的特殊历史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孝道传承青黄不接,诚信危机日趋严重,利益教养缺位迷失,贪污腐化享乐奢靡,一些人羞耻之心淡薄而无所不为。面对这种情况,锡市安防中心勇于站在风口浪尖,大声疾呼并身体力行,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意在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道德信仰,以实现传统美德的回归,促进文明秩序的重塑,引领社会发扬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如果我们每一位安防员工都能向褚延学理事长倡导的那样,牢记“八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防中心这样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培养的良好环境影响下,我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锡市安防人”将会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人。

 

首页    安防文化    传统“八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